北京冬奧會如火如荼,世界目光正聚焦中國。
冰與雪的盛宴中,濟南企業頻繁亮相,盡顯儒商“厚度”與科技“硬度”。其中,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槐蔭經濟開發區內相關企業“硬核”助力冬奧會,優質產品“扎堆”涌現,優質企業遍地開花,成為大國自信的其中一抹濟南底色。
近期,記者走進相關企業,感受冬奧會背后的濟南力量。
北京冬奧會一直秉持“綠色”理念,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在冬奧會場館的制冷技術上,就“暗藏”著泉城智慧。山東神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4套14立方米CO?桶泵機組制冷設備,應用于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使其成為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場館,一年可實現節約200萬度電。
14立方米CO?桶泵機組設備系全球首例
在神舟制冷的生產車間內,記者見到了一個4立方米的CO?桶泵機組制冷設備,這已是一個龐然大物,而國家速滑館采用的14立方米CO?桶泵機組設備更是大出3倍不止,其設計及應用是世界首例。
國家速滑館,是北京冬奧會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它有一個晶瑩美麗的昵稱--“冰絲帶”。該館采用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的全覆蓋。這是全球首個采用CO?跨臨界直冷制冷系統的冬奧速滑場館,神舟制冷為整個系統配置了4臺14立方米CO?桶泵機組,如此大容量的跨臨界工況下的CO?桶泵機組,屬世界首次研發、設計、生產及應用。
據了解,二氧化碳作為一種天然制冷劑,是環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與傳統的氟利昂等相比,其ODP(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并且無異味、不可燃、不助燃,是世界公認的環保型制冷劑。國家速滑館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相當于氣液混合,溫度比較均勻)直冷制冰技術,是目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最環保、最高效的制冰技術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整個項目在能源綜合管理利用方面,充分考慮了熱量的回收及利用,制冷系統回收的熱量可用于制取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熱水、冰面澆冰及維護等,相當于將每一度電都進行了“兩次利用”,一年可以實現節省200萬度電。
兩個項目均實現開機一次性制冰成功
除了國家速滑館備受矚目,神舟制冷還響應綠色環保要求,為冬奧會北京賽區主要競賽場館之一的國家體育館配置R449A新型非共沸環保型制冷劑。
冬奧會的要求,機組設備冷凍水的進出水溫差不得高于1.5℃、且采用R449a新型環保冷媒。而R449a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它的溫度滑移超過6℃,實現1.5℃溫差面臨巨大挑戰。
神舟制冷團隊多方案推演及實驗,國內外專家反復進行技術討論,最終通過技術攻關,實現了45%乙二醇冷凍水大流量、小溫差1.5℃的技術難點突破。
提到公司設備站上了冬奧會的舞臺,山東神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山東中心總監龐成兵難掩自豪,他表示,神舟制冷在2020年成功簽約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及國家體育館冰場項目不是偶然,多年來公司一直致力于做代表中國的世界一流冷鏈裝備服務商,擁有成熟的技術研發及積累,“兩個項目均實現開機一次性制冰成功!研發階段的壓力測試、保壓時間測試等,均用了高于設計標準的要求來試驗,完全符合冬奧會組委會的要求,符合甚至超越了工程整體設計標準。”
國內的冰雪運動的熱度隨著冬奧會的舉辦持續走高,神舟制冷亮相冬奧會之后的連鎖反應也逐漸顯現,龐成兵告訴記者,有了冬奧會這個契機,神舟制冷代表國內企業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拓展了國際市場,從去年5、6月開始接到國外訂單,河北、北京等地冰場進校園活動也在逐步開展,市場反應迅速,前景一片向好。
原標題:《“濟南籍”制冷設備助力打造低碳“冰絲帶”,世界首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