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12月1日,浙江臺州市審計局網站發布了《真假冷庫現形記》一文,原文如下:
近期,A審計局展開了新一年度的精準扶貧專項審計調查,審計組在審計中發現B村出現不顧貧困戶利益,擅自挪用扶貧資金為該村以前欠款“買單”的違規行為。
現場審計 疑點初現
煙花三月,春回大地,沐浴著和煦的陽光,迎著夾雜著絲絲冷意的春風,一大清早,扶貧審計組就按照審計計劃來到C鎮核查產業扶貧資金使用情況。
一到C鎮鎮政府,審計組徑直來到審計辦公室,由于提前給C鎮財政所下過通知,所有相關資料已全部準備好擺放在該鎮給審計組準備的辦公室中,所以審計組立馬投入到審計工作中去。屋內靜悄悄的,只聽到沙沙的翻資料的聲音。
突然,審計組成員白飛對組長張強說:“張科,你看這份材料,A村申請資金用來修建冷庫,而冷庫居然是用來儲藏本村生產的獼猴桃。可獼猴桃保質期短,差不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基本不需要儲存便可直接銷售,根本沒有必要修建冷庫。”
“這會不會是虛列項目套取扶貧資金的行為”?一旁經驗豐富的老梁淡淡地說。
“我看像,以前在Z鎮審計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情況”。白飛接著說。
“對于不合規使用扶貧資金的行為,我們都應該嚴查。你再查查該項目的其他資料,看看具體使用多少資金,修建位置以及后期使用收益情況”。張強對白飛說。
全面核查 鎖定疑點
白飛把涉及A村該項目的所有資料全部找了出來,并進行整理匯總。經審查發現,該項目為A村于2016年申請的產業扶貧項目,主要用于硬化道路、修建兩座冷庫,涉及財政扶貧資金30萬元(已撥付到位),該項目于2016年竣工。后續資料顯示,該冷庫建成后一直閑置至今,未實現任何收益,貧困戶未取得任何形式的分紅。在此情形下,2017年該村再次申請扶貧資金30萬用于硬化道路、建設冷庫兩座,分別為160立方米和110立方米,建設冷庫主體及安裝制冷設備。
“看樣,我們該去A村實地查看一下了”。在聽完白飛的匯報后,張強鄭重地說。
下午1點多,帶著疑問,審計組坐上了去往A村的面包車。在車上,大家匆匆吃了幾口盒飯后,就瞇眼休息一會,順便思考一下到村里該怎么核查。
不一會,車就到了A村村口,負責該項目施工的村民劉培遠早就在村口等著。在劉培遠的引領下,審計組直接來到了冷庫現場。經現場核查,審計組發現冷庫實際上是由該村的村委會辦公室車庫改造而成,而不是新建,該村委會辦公室于2014年開始施工建設,2015年度完工,由該村民負責施工。這證實了審計組心中的懷疑,扶貧資金確實沒有用于產業扶貧項目上,那扶貧資金又到哪里去了呢?
追根挖底 真相大白
帶著疑慮,審計組找劉培遠了解情況,據劉培遠介紹:自己為該村修建辦公室,建成后村委會無力支付施工款,所以村委會將地下車庫五間以12萬元的價格抵頂工程款,今年將車庫買回。
審計組立刻調取查閱相關材料,發現2017年7月18日村委會與劉培遠簽訂協議將地下車庫五間以12萬元的價格抵頂工程款,2017年7月20日又簽訂回購協議,用12萬元扶貧款現金支付給劉培遠,將此車庫購回改建為冷庫。兩份協議簽訂只間隔了兩天時間。很可能是扶貧資金到賬后臨時補的虛假合同。
“該去會會該村書記了”。張強說。
起初,村書記還不承認,堅稱資金用于修建冷庫上了。不過,在扶貧審計組的追問下,在事實證據下,村書記終于講出了實情。由于該村無力支付此前建設辦公樓的欠款,又正好趕上了扶貧項目,于是就偽造協議,用12萬元來償還了欠款,順便用車庫改造成了冷庫。
這種不顧及貧困戶的利益,強行用扶貧資金為以前欠款“買單”,重復投入無收益項目的行為無疑給貧困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讓暖心的冷庫冷了村民的心。目前,該問題已被移送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