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每到盛夏,走進廣州地鐵新塘站,空調機組吹出陣陣冷風都讓乘客感覺涼爽舒適,但與其它地鐵站相比,這里的空調制冷每年可節電76.4萬度、節省244.5噸標煤、減少635.6噸二氧化碳排放……
11月23日,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正式揭曉“2021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簡稱“保爾森獎”),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加”)憑借“建筑制冷系統綜合能效提升與投資創新模式”項目,斬獲保爾森獎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重量級獎項,設有“綠色創新”和“自然守護”兩大類別,尋找當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
評委會聯席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院長莊惟敏在頒獎典禮中表示:“基于中國及全球其他國家對于綠色制冷的緊迫、大規模需求,天加模式的推廣應用可以有效推動制冷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技術創新直擊建筑節能痛點
建筑、工業和交通是能源消費的三大領域,也是造成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的主體。
根據《中國高效空調制冷機房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35%,制冷系統占建筑能耗50%,制冷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以上,且耗電量年均增加20%,因此提高建筑制冷機房能效,是改善建筑總能耗,減少用電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提升建筑制冷能效則面臨嚴峻問題:一是制冷系統能耗占比高,是碳排放的主體之一;二是全球建筑制冷機房能效普遍偏低,目前,中國制冷機房平均綜合能效(SCOP)均值僅為3.6。
2015年起,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天加公司在廣州地鐵新塘站實施高效機房示范站建設。通過軌道交通站點負荷預測模型,科研人員對新塘站的客流系數和空調負荷系數進行精準測算,設計了“70%通用主機+30%超高效磁懸浮機組”的配置,在夏季高負荷時期以傳統冷水機組高效率運行為主,在過渡季節負荷不滿的狀態下則由磁懸浮機組高效率運行。在機房內部,科研人員應用7-10℃可變冷凍水溫、7℃大溫差變流量系統、超低阻水力系統設計,有效降低了水泵能耗,提升主機能效。
“看得見的節能”解決投資回報難題
長期以來,建筑節能技術在推廣過程中,系統能效沒有統一的標準,節能數據大多是單方檢測,導致節能推廣模式受限。
在廣州地鐵高效機房示范站項目中,天加建立了由用戶方、設備方、國家權威機構三方在云端不間斷、不可篡改的監測平臺,節能數據真實、透明、可靠,向用戶展示“看得見的節能”。
據國家通用研究院合肥檢測院檢測,廣州地鐵新塘站應用天加地鐵高效機房節能方案年節約用電約76.4萬度,單個站點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636噸。
同時,天加還聯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中冷通質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共同啟動空調行業首個“碳足跡產學研”項目,建立科學的碳排放的基礎數據庫,為空調產品全生命期減少碳排放,從理論到實際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