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wǎng)】如今國內(nèi)疫情防控已經(jīng)常態(tài)化,雖然國外疫情依舊嚴重,但是國家嚴格管控境外入境人員,有效的切斷了疫情的傳播。不過狡猾的新冠病毒尋找到了其他的輸入途徑,那便是冷鏈運輸,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播疫情。近期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頻頻出現(xiàn)核酸檢測呈陽性,國內(nèi)多地的本土新增病例也有很大一部分與進口冷鏈相關。
前段時間的北京新發(fā)地以及大連、青島的疫情都是由冷鏈海產(chǎn)品引起的,而最早武漢疫情的起源地便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這不讓人懷疑是不是也是由進口的冷鏈產(chǎn)品引起。而這也引發(fā)了民眾對冷鏈食品安全性的關注。那么冷鏈食品還能不能購買?除了國家的嚴格管控,有哪些防疫措施是我們能做的。
進口冷鏈產(chǎn)品還能不能購買?
據(jù)研究,常溫條件下,在21–23°C時,新冠病毒在銅表面無法存活超過4個小時、在紙板表面無法存活超過24小時、在不銹鋼表面和塑料表面無法存活超過3天。而在4°C及-20°C的低溫條件下,3周后新冠病毒仍具有傳染性。而冷鏈產(chǎn)品在包裝、運輸、零售的過程,溫度一般都控制在-18℃左右,這也就意味之冷鏈將為新冠病毒的傳播提供一條很好的途徑。
那么進口的冷鏈產(chǎn)品還能不能購買呢?實際上有一點大家需要知道,那就是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具有傳染的活病毒,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檢測出核酸陽性。關于進口冷鏈產(chǎn)品檢出新冠病毒這個問題,我國的相關部門已經(jīng)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進行管控,11月9號就針對進口的冷鏈食品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發(fā)布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所以在國家強力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下,最終流入到消費者手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十分安全的食品。因此,進口冷鏈食品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不必過度恐慌。
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面對通過冷鏈傳播的新冠病毒,我們最先想到的防疫手段就是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食品,接觸了生鮮的手不要去摸口、眼、鼻子,購完物之后用肥皂、洗手液或者流動的水徹底清洗手等手段。不過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購買回來的產(chǎn)品并不一定能夠一次性吃完,如果吃不完就要面臨著存儲的情況,而存儲食品的地方便是冰箱了。
前面我們說到,在4°C及-20°C的低溫條件下,3周后新冠病毒仍具有傳染性。而這個溫度范圍正好對應了冰箱的冷藏溫度和冷凍溫度。也就是說冰箱也是病毒傳播的溫床。那么怎樣才能避免冰箱成為病毒傳播的幫兇呢?
定期對冰箱進行清潔消毒
首先便是要定期對冰箱進行清潔和消毒。常見的冰箱清洗方法就是用熱水和肥皂水,或是小蘇打進行清潔擦拭,這些方法能夠有效的清潔冰箱,去除異味,也有一定的殺菌消毒效果。當然,為了更好的殺菌消毒效果,建議使用用1000~2000mg/L季銨鹽類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清水擦浄,或者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兩遍。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液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于冰箱內(nèi)部的清潔。
此外,冰箱的隔板和箱門的密封條也要擦拭清潔,這里極容易滋生細菌。還有冰箱清潔是要注意斷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正確存放冷鏈食品
對冰箱里的食材進行嚴格的分類擺放也是很有必要的。該購買回來的冷鏈產(chǎn)品,一定要注意和其他食材分開存放,特別是和一些熟食,避免交叉感染,最好是用獨立可密封的保鮮盒對食材進行分類存放。也可以將買回來的肉分割成小塊,按一次食用的量用保鮮袋分開包裝。
如果購買回來的冷鏈食品短暫放于冷藏室,由于在冷藏室食材會慢慢解凍,流出來的水會污染其他食材。因此最好將它們放置于冷藏室最底層,用容器盛放,防止污水外流。
寫在最后
新冠病毒雖然能夠通過冷鏈傳輸,但在國家強有力的防疫措施下,最后到市面上售賣的產(chǎn)品大多數(shù)都是安全的,我們消費者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不必過于驚慌。但于此同時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依然要做好各種防疫措施,特別是冰箱這個存儲食物的電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一定要格外注意清潔和正確的使用。
網(wǎng)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