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這邊,原材料一路上漲,且漲幅超出很多家電廠商的預期,甚至將眾多家電行業頭部企業都打了個“措手不及”。居不高下的經營成本,也為2021年度的家電市場的經營、操作和引爆,帶來了諸多變數。繼續降價空間有限,逆勢漲價似乎是死胡同。
那邊,政策暖風頻出,國家層面不斷通過一系列政策文件釋放出對家電市場的關注,希望通過地方性的政策刺激,重點深挖家電以舊換新消費,帶動家電之外的廢舊處理產業帶成體系,同時還要進一步盤活縣鎮經濟的活力,最終以家電小支點撬動消費的大舞臺。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2020年的中國家電產業,意外頻生無疑是成為眾多家電人公認的趨勢、熱點和方向。毫無疑問,今年以來面對一線家電市場的競爭局面,眾多廠商感受最深、最多的就是一輪接著一輪的意外,而且是利空與利好疊加的意外頻發,原有的經營節奏被徹底打破。
就在今年4月底時,家電廠商對于一線市場還是看空、看淡,看不到機會;但是,5月初的一線市場意外火爆,直接帶動了整個白色家電市場的觸底反彈,一些企業出現了供不應求,上游供應鏈完全是超負荷供給,一些企業去年的庫存包袱,意外成為了“香餑餑”一搶而空;
進入6月底后,很多小家電企業感受到消費的疲軟和下滑,開始紛紛調低下半年的生產計劃和資源投入,沒想到進入9月就開始遭遇“海外訂單多到不敢接”的瘋狂通道之中,大量小家電企業的訂單交貨期都被延長至3個月左右甚至更多。甚至不少家電企業出現久違的外銷搶占內銷生產線盛況。
同樣一直深陷低價格戰紅海的彩電企業,怎么也沒有想到,會因為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大漲,不得不在一線市場上強勢啟動“硬漲價”策略,原本售價只有六七百的32吋電視,原材料成本更是直接上漲1倍多,而且沒有下跌趨勢,這也讓大量走低價路線的彩電企業,不得不硬核漲價。漲價后的彩電市場,雖然消費仍然低迷,企業利潤仍然走低,但至少告別了無休止的降價潮。
毫不夸張地說,無論是利空,還是利好,一輪輪意外成就了今年家電市場競爭的主旋律,也主導今年各個家電廠商參與一線市場競爭的內容、方向和手段。不過,家電圈與各個廠商溝通后發現,面對越來越多的意外出現,無論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大家都不再意外了。因為,意外帶來的雖然是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經營難度大大提升,但背后卻是時代變革、產業升級和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
一是,產品的價格體系,階段性波動將會成為常態。特別是對于家電經銷商來說,這個月和下個月的提貨價,可能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那么,帶來的結果則是終端市場的零售價,如何維持穩定?不管是變化還是不變,都會影響家電廠商的經營利潤和效益。那么,在一線市場的經營過程中,如何利用漲價和跌價的周期切換,實現更多的經營利潤,是接下來眾多家電零售商、經銷商們需要考慮的課題。畢竟“低進高賣”是這個商業時代的最簡單、有效模式。
二是,市場的經營體系,階段性的降價和漲價經營周期交疊之下,用戶的感受并不會太明顯,畢竟家電都是階段性消費、年度性,而不是月度性持續性。但是,對于市場的經營節奏和促銷活動的切換,廠商卻共同面臨著比較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如果經營思路和反應速度跟不上這一系列變化趨勢,很容易出現經營利潤的虧損,以及用戶訂單的丟失。
三是,所有的家電企業都應該思考,變化只是表象,市場多變變化背后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如何應對變化的真相,把握變化的周期性規律,這才是企業經營的本質。目前來看,這一輪家電市場的各種變化,無論是上游供應鏈,還是下游的零售鏈,本質只有一個,就是需求的變化,而需求變化的背后則是用戶的分層、分群體。所以,搞定用戶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