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今年以來,家電廠商的努力與付出、辛苦與投入,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但是,讓很多家電人難堪、痛苦的是,一線市場的規模和需求卻遲遲不見起色。而且來自眾多一線市場上的家電經銷商更加擔憂的是,消費完全起不來,所謂的反彈、恢復只是區域性、局部性,甚至還摻雜著虛假繁榮。
多位地方性家電代理商就直言:下半年以來,家電市場的確比上半年好,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也創了新高。但具體到家電上,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反彈。線上的占比一直在走高,而線下份額卻真的是一降再降。目前來看,普遍降幅都在2、3成左右。在線下渠道占比不斷下滑的低位中還下降,這令很多商家心慌意亂。
大家都很拼,市場不給力?很多家電人都在問,原因到底是什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呢?其實,在家電圈看來,問題不只是出在家電廠商的身上,而是出在消費者。一方面,消費者還是有錢的,但是現在的局面下大家都不敢輕易亂消費、多消費、大消費;另一方面,消費預期和消費心理普遍悲觀和低迷,特別是對于未來1、2年認知低迷,連累了更新和換代消費的增長。
今年以來,大量家電廠商的降價促銷、低價營銷,在一線市場上這一手段和力量越來越弱,本質上就是市場消費力出現系統性問題:低迷、害怕、乏力。能不換新就不換、能不添新就不添。這些都與產品性能無關,也與用戶體驗無關,本質上就是消費者的信心和動力的嚴重不足。特別是對于未來的市場、經濟和收入信心,疲軟態勢嚴重。
家電廠商的努力是看得見的。但對于眾多家電廠商來說,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回報。特別是在錯誤道路上的努力,顯然就是一股股的“無用功”。因此,只有找到、找準產業的癥結,才能有效破解市場的問題。
一方面,家電廠商們,要正視當前短期內的消費低迷性問題,不要陷入盲目的亂價、低價暗戰之中;另一方面,家電企業,還需要看到未來中國消費能力的強大動力和潛力。日前召開的中國改革論壇上披露一組數據: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相比2015年增長42%以上,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不僅如此,中國還擁有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最大的制造業增加值,最多的網民數量和最多的500強企業數量。這些在未來都是消費的空間。
當前很多的家庭和用戶并不是沒有錢,只是今年的收入肯定受到了影響,同時對于今后幾年的收入預期也比較悲觀。帶來的結果就是,很多人不敢消費、不敢多消費、大消費;短期來看,這必然會引發一輪家電消費市場的困頓和艱難;但從長期來看,消費動力足、空間大,而且需求旺,必然會引發一輪新的增長。
最終,不管市場有多么艱難,所有的家電廠商還是要深耕一線市場,扎根于用戶需求的產品、技術、服務和體驗創新。這既是正道,也是大道!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