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機會多,還是風險大?好市場,還是壞市場?有未來,還是沒前景?這幾年來,很多家電人對于市場和產業的發展,都充滿著疑慮和困擾。原因正是,過去的發展模式、增長體系失靈了,未來發展道路和驅動模式還沒有建立,新舊銜接失去平衡后,家電人徹底迷茫了。
那么,中國的家電產業,到底有沒有未來?一些堅持創新發展、力求變革轉型的家電廠商,何時能看到曙光與光明?持續不斷的價格惡戰以及持續倍增的經營壓力之下,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和商業布局之路又應該怎么走?問題很多,但答案只有一個。
第一,必須要看到,家電產業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步入了大資本、大企業、大品牌主導的大發展航道之上。小打小鬧、投機取巧,當前在家電市場雖然還能贏得一定機會,搶到一定的訂單,但都是短期現象,秋后螞蚱蹦不幾天了。
事實上,整個家電產業在最近20年以來的發展變革主旋律,不只是行業整體規模的做大做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善和安全,而是整個產業格局已經從過去的“滿天星空”企業各自爭艷, 快速走向“月明星稀”頭部企業的閃耀并主導格局。
當2、3家企業開始占據一個行業超過70%,甚至更高的市場份額時。這個行業的發展和走勢,最終一定是取決于頭部企業的經營理念、競爭手段和發展節奏。只要頭部企業一打低價格戰且將低價作為市場洗牌的手段,這個行業只會陷入層出不窮的價格沼澤地中。這種情況在彩電、手機、空調等多個品類的市場上頗為常見,最終讓一些企業擴大市場占比,也讓一些企業找到了所謂的拐點,最終拖累的一定是產業變革的進程和節奏。
第二,必須要有戰略的眼光和長期主義的格局,家電廠商們特別是頭部企業,不能再為一時的業績波動、經營風險而困擾或迷茫,既要耐住寂寞、守住底線,還要讓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們,認清事物的本質和商業的定律,堅定自己的轉型變革之路。但,真不能再講故事了。
當前中國家電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廠商當前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挑戰,比如需求低迷、利潤下滑,都是來自于過去的模式和手段的經營“惡果”。但家電產業的未來,只能用創新去解決和尋找。真正的創新與變革,從來都是無人帶路的,但一定要有企業來擔當和破冰,甚至承擔失敗的風險。
當前,很多家電企業從硬件的單臺銷售向成套銷售,從成套銷售硬件向全屋推動定制方案落地,從以產品為中心的降成本提效率降價搶訂單,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提品質注技術增價值,每一次轉型都是有風險。做沒有風險的創新與變革,就是扼殺創新。很多時候,企業將轉型的風險控制為0,本身就是一種大風險。
第三,不能被一時的市場表象、短期的用戶假象所迷茫。特別是這個時代拐點上,所有人都不能拿半年、一年的數據和成績,來判斷并評估企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發展經營。在一年內,行業漲了0.3%,A企業漲了10%,而B企業卻漲了30%,看上去A企業不如B企業優勢;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達10年,行業漲了2倍,A企業規模漲了5倍,但B企業規模只漲了1倍;立足的時間維度不一樣、發展戰略不一樣,自然企業的發展成就也不一樣。所以,要有大格局,不能只是小眼光。
做企業、搞產品、贏用戶,既要關注價格的波動,更要關注價值的發展,但是最終一定不能讓價值被價格所束縛和捆綁。這些年來,家電市場的價格波動幅度,波動次數,遠遠高于很多企業的價值變革速度,但如果所有企業的戰略和策略都跟著價格波動走,而忽視了價值競爭體系的建立,最終結果一定是“本末倒置”,會被市場和對手牽著鼻子走。
最為典型的案例,同為交通工具,飛機的安全系數高于火車和汽車;但是,對于保險行業來說,飛機意外險卻賣的比火車和汽車好。因為,大眾感知的風險與市場真實的風險并不對等。當前,家電廠商對于市場的風險意識是在提升的,但家電市場的內在風險是降低的。真實的市場,與大家感受的市場,完全是兩回事情。
做正確的事情,將時間軸拉長,會有回報;同樣,對于家電企業,短期的業績波動是正常的,沒有波動的高增長、大增長,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必須要在堅守中發展、創新,這不是口號而是活路。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