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同樣刺激,彼時可能掀起驚濤駭浪,大家爭相恐后,盡享政策福蔭,但此刻,期待的歷史卻沒有重演,似乎用慣了的好招術,現在卻遭遇到了難堪。
相比十幾年前的家電下鄉政策,此輪政策從一開始就沒有呈現出力拔山氣蓋世之架勢,也沒有表現出后勁可期的穩健。一副不溫不火,倒向在向世人訴說著它有難言之隱。
按照常理,雖說境況不同,會引發不一樣的結局,但是如此起步還是令人始料未及的。這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方案對比了起來。
5月,廣東省正式啟動新一輪家電下鄉項目,補貼對象為4K電視機、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腦、手機、電飯煲、熱水器等八大品類家電產品,農村居民購買家電享受的綜合優惠達到銷售價格的10%。
發生在13年前的那場家電下鄉呢?品類沒有現在這么多,主要集中在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等四大類,不過補貼力度大,達到13%。覆蓋范圍呢?先期試點是山東、四川、河南和青島等三省一市,后來逐漸發展到遼寧、廣西、重慶等14個省市(自治區),可謂范圍更廣,覆蓋群眾之多。
這是簡單對比,換句話說,十二三年前的家電下鄉,恰逢中國農村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加速的檔口,當時農村家電市場主要問題還是飽和度不夠,所以能引發市場熱議。作為深度參與四川、重慶等多地家電下鄉項目報道的筆者,對當時的熱鬧仍記憶猶新。
而本輪廣東的試點,就目前表現看與廠商的預期還有一定差距,筆者認為可能還需要結合這幾點做深度探究:
其一,場景不同。
上一次家電下鄉,確實是下鄉,但這次下鄉客觀說并沒有太“鄉”。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的經濟實力雄厚,即便是農村,也要超出不少中西省份的地級市或縣城經濟。所以,他們并不是筆者認為的最適合家電下鄉政策實施的對象。如果廣東的試點能在全國范圍內再度推廣,或許有些省份的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
其二,習慣不同。
歷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農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城市與農村的邊界進一步模糊。且不說現在很多農村都已經變成有錢人扎堆的地方,農村城市來往頻繁,習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感知到城市的變化,品味也水漲船高。退一萬步講,即便是世居于此的老居民,他們在購買的時候也會詢問子女,從而獲得他們認為的最為權威的答復,繼而才著手購買,而他們的子女也清楚地知悉哪些品牌、哪些產品更好。
這些都帶來消費觀念的變化,所以以前家電下鄉的做法恐怕不適用了,需要為農村消費者量身定做一些放在50平米客廳里不顯小的電視,能容納一大家子人換洗的洗衣機,時尚不輸OFFICE辦公精彩的電腦等。應該在家電下鄉品類中占據一定的份額。
其三,壓力不同。
十幾年前的家電下鄉,有家電業換代升級的壓力,不過更多是因為農村市場確實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但是現在的農村家電飽和率很高,特別是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品類已過8成家庭擁有,空調得益于高溫幫忙仍有不小空間,這種情況下,要想讓他們升級換代主動換機,壓力遠比城市的要大很多。
當然,這次家電下鄉是建立家電行情不好,又受疫情打壓的雙重壓力之下,廣東作為家電生產的重要基地,擁有眾多一二三線品牌,它們的經營壓力很大。家電下鄉是慢工出細活的工程,需要企業持續不斷地投入和宣傳,并不是什么止跌反彈的特效藥。
家電下鄉是好政策,企業要善加利用。但是現實挑戰是,要想有大作為,越來越難了。
追昔撫今,環境變化需要家電廠商們明白當前需求并非預期那么旺盛,所以在做好各項對接的同時,從如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感受新家電帶來的生活新變化方向著手,或許能打開新的增長通道,強行向他們灌輸優惠或許并不是好辦法,畢竟大家都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618,只需要手機一滑,就知道各大平臺商家之間刺刀見紅的低價,而這種低價,也將家電下鄉所推出的微乎其微的優惠抹殺得干干凈凈。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