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低迷經濟中,“4萬億元投資計劃”應聲而現。
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公布了“4萬億”結構調整的有關信息。讓中央空調廠商z*為關切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z*終定在1.5萬億元上下這個區間。
慧聰鄧白氏研究院通過市場調研進行了預測。該機構認為,“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將‘刺激’商用空調市場的發展,未來兩年,鐵路、機場建設將會拉動140億元左右的商用空調市場”。面對這樣豐厚的大單,國內外企業已經開始暗中較勁。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之后,久違的中央空調市場激戰再次來臨。
直到今天,有人還在“懷念”幾大中央空調廠商在北京奧運會項目的表現。比如,常常以老大哥形象出現的海爾中央空調先后中標21項奧運工程,為民族品牌爭了光。再比如,“行業老大”大金等幾家國外品牌則在此遭遇“滑鐵盧”……奧運項目在令不少國外品牌黯然失色的同時,卻讓公開“叫板”的民族品牌迸發出無限的激情。
許多國內廠商都希望延續北京奧運會的“海爾效應”。面對“4萬億元投資計劃”,它們表現出強烈的愿望。大陸希望集團總裁陳斌對《中國建設報》表示,他們將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密切關注國家和各地區項目的進展情況,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密切聯系、廣泛交流,力求促成更多的合作機會。此前以家用空調而聞名的奧克斯也表達出相近的愿景。他們表示,公司正在有針對性地推出專門為這些大型項目設計的產品,通過z*新節能技術的應用,提高設備系統的能效,以先進的性能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中標。
比較而言,美的、格力等國內中央空調一線品牌對此的關注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內地作為他們的“主場”,這些巨頭從加大相關產品的研發力度,到積極在關系網中運作,甚至再到斥資參加各類官方或非官方的品牌評選,渲染企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其拓展市場領地的意圖可見一斑。
然而,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不少業內人士對于國內品牌在“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競爭的前景謹慎樂觀。他們看來,大多數國內企業或多或少地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只能抱有幻想。在這些以政府工程形式出現的大型項目中,以“性價比高”來標榜自己的國貨往往難以獲取投資方的認可,強勢品牌更適合在這類項目中求得生存的機會。與此同時,國外廠商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在這個奉行“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的時代,他們的高效和務實已成為對付所有國內企業并左右市場的“撒手锏”。
“機遇永遠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三星商用空調部總經理樸營國告訴《中國建設報》記者。他認為在機遇面前,只有充分準備好的人才z*有可能抓住它,映射到中央空調界,那些時刻盯住國家政策走向和形勢變化的企業,更有可能站在市場之巔。
:
追憶與祈福――5.12大地震一周年祭
:
清洗中央空調的錢 摳也要摳出來(圖)
海信重組科龍 解決一家人同業競爭難題
質檢局抽檢空調產品實物合格率為98.8%
(中國制冷網配圖)
鐵路,被明確列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中的醒目位置。作為在鐵路中央空調領域長時間雄踞的麥克維爾等國外廠商,自然不會熟視無睹。它們忙于在各類鐵路行業的集會上拋頭露面,與業內人士“聯誼”。在去年舉行的中國鐵路暖通年會上,麥克維爾就軌道交通專業暖通空調技術發展和應用與眾多業內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使參會專家、同行對麥克維爾有了更深的“感情”。會議主辦方更是表示:“將與麥克維爾加強合作,為提高軌道交通領域新技術的應用和節能減排方針政策的落實繼續努力。”
“聯誼”,讓麥克維爾與各地鐵路和軌道建設部門成為“親密的伙伴”。這些年來,它們能順利中標北京南站、武昌火車站、南京火車站、深圳火車站等項目或許足夠說明問題,更表現了它們這種極具“殺傷”性的、務實的作風和運作模式。
與鐵路建設相關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吸引著巨頭們的關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雁表示,我國的軌道交通建設并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此期間反而應加速建設以擴大內需。他說:“未來20年內,軌道交通建設不會減速。”這樣的表態讓在此領域早已屢有斬獲的麥克維爾、頓漢布什等國外廠商更加欣喜若狂。
鐵路是“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的一部分,與之相對應,機場等建設領域也將迎來迅猛發展的時期。占領行業中央空調市場高地的“野心”彌漫在國外巨頭中,特靈、江森自控等廠商的領導紛紛游走于行業交流會和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特靈中國區業務總裁湯琪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金融危機對于中央空調行業的影響比較大,但中國政府“4萬億元投資計劃”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我們很重視同政府和相關行業領域的交流與溝通,以獲取z*有價值的信息,拓展中國市場。我對未來很有自信”。
國內外品牌在競爭和發展策略上的不同,在各屆中國制冷展上就已顯露端倪。除了國內幾大廠商之外,國外中央空調巨頭屢屢“缺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國外巨頭除了總部緊縮財政的表象之外,暗渡陳倉、秘密探索屬于自己在各級政府與行業協會之間的“高端路線”,才是它們更為熱衷的。
每一次“激戰”,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都是市場逐漸分化的關鍵。國內中央空調市場由早先的“美日割據”到如今的群雄并起,艱苦的拉鋸戰仍是未來一段時期的主題。雖然不少國內廠商通過艱苦打拼,已初步擁有與國外巨頭分庭抗禮的資本,但是在專家看來,相對稚嫩和脆弱的民族品牌更需要得到國家的扶持。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名譽理事長吳元煒希望通過本報向業界呼吁:“國家應在這個重要時期更多觀察民族品牌的表現,多給它們一些機會,畢竟這些企業代表了民族品牌的希望。我希望這4萬億元投資能對民族企業有所提升,不要讓國外品牌搶了拉動內需的風頭。”
:
追憶與祈福――5.12大地震一周年祭
:
清洗中央空調的錢 摳也要摳出來(圖)
海信重組科龍 解決一家人同業競爭難題
質檢局抽檢空調產品實物合格率為98.8%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